找到相关内容8557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念处戊、四圣谛

    『这是导致苦息灭的修行方法。』」 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:比丘舍弃爱欲,如实地了知三界中的一切行法都是苦,如实地了知造成苦的过去因,如实地了知苦与苦因的灭尽为涅盘,及如实地了知透视苦、舍弃苦因、证悟...是呢?无论是任何众生,在任何众生的群体,都有诞生、产生、出现、、诸蕴的显现、诸处的获得,诸比丘,那称为生。  诸比丘,什么是老呢?无论是任何众生,在任何众生的群体,都有衰老、老朽、牙齿损坏、头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549343.html
  • 修行者远离慈悲心的三种障碍解脱过失

    远离慈悲心的修持中修行者会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 阿秋喇嘛 在远离慈悲心的修持中,修行者会逐渐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: 首先,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,反而将信仰用来...即修好自己的内心并引发正确的行为以致于解脱。而当你流于越修越烦恼的弊端时,就要切切警醒自己是否远离或尚未真正的慈悲心,并且要清楚地明白自己又为何不能解脱了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1775201.html
  • 悲心的修行次第

    、怨、中等依次观修,乃是莲花戒论师随顺《阿毗达磨经》所说,极为关要。   如是“分所缘境、依次修持”的原因如下。   反面:   若不分开一一修习,最初只缘有情总体而修持,虽然看似了,但对每一类各各思惟时,就会发现其实都没有生。   正面:   若对亲、怨等各方面都了上述心态的变化,如此渐次增多,则最后缘有情总体修持时,不论缘总体或缘各别,都已经清净地了相应的心量。   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悲心|道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01443626770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什么样的状况下称为堕入有分心?

    那是因为在那片刻的时间里没有心路过程,只有有分心相续不断地生灭。有分心在两个心路过程之间许多次,它缘取前世临死速行心的目标为目标,那是过去的目标,不是现在的目标。除非已经修行到缘起法,否则...。佛陀的心路过程之间有两个有分心;舍利尊者的心路过程之间有十六个有分心;其他人的心路过程之间则有数不尽的有分心。尽管经常有这么多的有分心在生灭,我们通常无法察觉它们。只有在心比较宁静与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堕入有分心?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8515688812.html
  • 法念处乙、五取蕴

     诸比丘,比丘如何依五取蕴而安住于观法为法呢?  在此,诸比丘,比丘了知:『这是色,这是色的,这是色的坏灭;这是受,这是受的,这是受的坏灭;这是想,这是想的,这是想的坏灭;这是行,这是行的,这是行的坏灭;这是识,这是识的,这是识的坏灭。』」  五取蕴是能被执取的诸蕴,它们是作为执取之因的一组现象。关于「蕴」,在《相应部.蕴相应》里,佛陀说:  「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、内、外、粗、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649346.html
  • 菩提心与空性慧

    内涵,也就是发起为利有情誓愿成佛的心。在此菩提心未之前,我们必须先观修悲心,也就是面对一切有情的当下,我都希望他人能够离苦得乐。在修学菩提心与悲心的同时,必须透过观修空性的内涵,也就是想办法在我们的心相续当中空正见。我们在未得到无上佛果之前,必须透由修学 《方便品》以及《智慧品》才能够成办圆满的佛果。《方便品》的部分前已介绍,就是想要得到圆满的菩提之前,必须有慈悲心作为根本。在《智慧品》的...

    蒋哲秋杰仁波切 主讲

    空性慧|菩提心|空性慧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503517129.html
  • 菩提心与空性慧

    修学菩提心的内涵,也就是发起为利有情誓愿成佛的心。在此菩提心未之前,我们必须先观修悲心,也就是面对一切有情的当下,我都希望他人能够离苦得乐。在修学菩提心与悲心的同时,必须透过观修空性的内涵,也就是想办法在我们的心相续当中空正见。我们在未得到无上佛果之前,必须透由修学 《方便品》以及《智慧品》才能够成办圆满的佛果。《方便品》的部分前已介绍,就是想要得到圆满的菩提之前,必须有慈悲心作为根本。在《...

    蒋哲秋杰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5346193.html
  • 彻底了生死的法门--念住经

    ,或对他人也要注意观察其身体,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身体,或观察身内的,或观察身内的坏灭,或兼察身内的与坏灭。并由于这种专心系念而认清身(的实相)(注三)不外乎是如其所念,如其所知而已。...也要注意观察其身体,或是自身他身兼顾要注意观察身体,或观察身内的,或观察身内的坏灭,或兼察身内的与坏灭。并由于这种专心系念而认清身(的实相)不外乎是如其所念,如其所知而已。于是他的生活就无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652938.html
  • 无伪菩提心前,可依仪轨受菩萨戒

         未非造作菩提心之前,也可依仪轨受愿行菩萨戒。   虽然总的没能前面所说的感受(不需造作便生的感受),但如果善能了知大乘的学处,坚信大乘,也可以先发心正受菩萨律仪,其次再修习菩提...处、发心欲护戒等等。   寂天菩萨在《集学论》中说:相续中没有真正愿菩提心时,按愿心仪轨发心。又在《入行论》中说:没有真正行菩提心时,按行心仪轨发心。阿底峡尊者、仲敦巴格西和宗大师等,皆随同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菩萨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4195527067.html
  • 问:学佛怎样做到清净心意?

    因为见地有错误,对“我”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,被这错误的思虑所拘束而烦恼,陷入苦与迷的境地。 第二,抑制欲望,使烦恼镇伏。以光明正大的心,制服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...如此正当的思考,烦恼将无由。 第四,凡事都须忍耐。忍耐寒、暑、饥、渴、辱骂,毁谤更要忍耐,因为接受忍耐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。 第五,远离不应去的所在,如能做到这一点,烦恼的火焰则消逝殆尽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1377660.html